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自白露始,意味着暑热基本结束,盛夏的余温逐渐离去。这个节气不仅带来凉爽,随着早稻米上市,农民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老底子”,宁波有一道独特的民间小吃——“炒毛麸”,正是以早稻米为主要原料,配以黑芝麻、陈皮、生姜等,经筛选、翻炒、研磨加工而成。在我们柴桥成校的边上薪桥北路,有一家仍在制作并售卖“炒毛麸”的店,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宁波民间小吃的制作全过程。“我从小吃着‘炒毛麸’长大,跟着父亲炒了30多年,现在年纪大了,就交给年轻人炒了。”周小萍是柴桥喜盈门糖果店的老板娘,今年59岁的她,每年都会提前备好“炒毛麸”原材料。“做‘炒毛麸’是体力活,全程只有一个关键词:“炒!”周小萍说,现在炒和磨可以靠机器,但配料、搅拌、晾凉这些关键步骤,还是需要纯手工完成。周小萍把米从白色炒到焦黄色,瞅着米炒得差不多,再把备好的生姜、陈皮等材料倒入锅中一起炒。这边炒完先晾凉,再倒入早已炒好的芝麻搅拌。除了“炒”,制作“炒毛麸”还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磨。
把搅拌好的料先磨一遍,放糖后再磨一遍。这样磨好的“炒毛麸”,细腻绵密,有点像核桃芝麻粉,带着芝麻的灰色调。在磨制的过程中,清香阵阵扑鼻来,舀一勺放到嘴里,入口即化。
“除了用勺子舀着吃,也可以用吸管嘬着吃,还能泡水喝。”周小萍乐呵呵地说,她小时候最大的快乐就是嘬上一口“炒毛麸”。当时,这可是孩子眼里的‘高级’零食。现在买“炒毛麸”的以老年人居多。这份白露节气特有的“复古”零食,年轻人可去品尝品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