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距主城30公里远的南京市江宁区西洋湖家庭农场内,“90后”返乡大学生、农场负责人孙艺轩正带领大家忙碌着。“新一批蜜蜂文化研学队即将抵达农场蜜蜂文化科普馆,我们得抓紧时间规划参观线路、准备蜂蜜衍生品制作材料等。”孙艺轩笑着说,如今这项“业务”可是农场的新兴增长点,且占比越来越重。
西洋湖家庭农场是江宁区本土蜂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现拥有蜂群1700群,带动了周边50多户蜂农共同发展。5年前,该农场的业务范畴还只有“养蜂酿蜜”;如今,在湖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助力下,其蜂蜜生产、检测和包装环节更加标准化,开发出蜂蜡唇膏、蜂蜡驱蚊膏等衍生品,建起江苏省社区教育优质项目化基地——蜜蜂文化科普馆,承办相关研学服务,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跨越。该案例日前获评教育部第一批“乡村振兴,你我同行”典型案例短视频优秀奖,为全市唯一。
“2019年,在街道妇联推荐下,我首次参加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组织的助农讲座,获益匪浅,并在会后主动和中心主任褚军进行了沟通,请教他蜂蜜生产中碰到的难题。”孙艺轩告诉记者,当时,她大学毕业刚从父亲手中接过蜂箱没几年,正满腔热情想要把家中的蜂蜜事业进一步壮大。然而一个难题很快摆在她面前:有客户反馈,相比其他季节,农场每年梅雨季节生产的蜂蜜更易滋生微生物。农场上下把生产流程全部自查了一遍,仍找不出原因。
褚军次日一早就来到了农场,当他发现农场内蜂蜜生产已基本实现自动化、流水化,一眼看不出问题症结所在,于是邀请南京市农科教讲师团相关负责人、金陵科技学院王明海教授前来实地查看。经专家团队检测发现,高温又高湿的梅雨季节,蜂蜜内微生物更活跃、繁殖速度更快,因而导致微生物大量滋生。从那时起,为确保西洋湖蜂蜜的口碑和品质,农场不再在梅雨季节生产蜂蜜。
除了过硬的产品,大学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孙艺轩一直在思考适合乡村土蜂蜜的发展之道。她说,与市场上知名品牌相比,他们生产的蜂蜜无论是产品知名度还是产品种类丰富度均不占优势,于是,她想到承接相关旅游服务,让游客亲身体验蜂蜜的采摘和酝酿,变一产为三产联动。
这一想法得到褚军的大力支持。他提议,中心可以和农场共建一个以蜜蜂为主题的文化科普馆,一方面可作为中心社区教育服务基地之一,为本地“一老一幼”提供相关科普服务;另一方面,农场还可借机提供蜂蜜文化讲解、蜂蜜产品售卖、蜂蜜衍生品制作体验等服务,增产增收。
经过近两年精心准备,2023年,一座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蜜蜂文化科普馆拔地而起,其内布置有蜂蜜产业从野蜜蜂的驯化到如今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历程,同时还设有煤油灯、网罩、蜂箱等养蜂酿蜜的工具,以及不同蜂产品的营养价值介绍、适用人群等。
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蜂蜡唇膏、蜂蜡驱蚊膏等衍生品制作环节。孙艺轩介绍,唇膏、驱蚊膏的制作步骤和材料配比均经过专家团队反复验证,如唇膏既考虑到了润唇、着色等基本功能,还全部采用纯天然材料,安全又健康。“上述专家团队都是中心帮忙联系的,我们没操一点心,且相关制作技艺也是专家手把手地教给我们的。”孙艺轩感慨地说,“多亏了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助我们一路攻坚克难、‘升级打怪’!”
去年底,该科普馆获评江苏省社区教育优质化项目基地。截至目前,基地已接待青少年或老年研学团队近万人次,为农场创收35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