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开到家门口,方便我们学习,还能让我们交到兴趣相投的朋友,我们老年人的生活更有滋味了。”邕宁区龙象社区居民张阿姨的话,道出了老年朋友的心声。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既是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居民终身学习需求的积极回应。近年来,南宁市通过建设社区教育教学机构、开发社区教育品牌课程、深化“社职融合”扩大资源供给等方式,筑牢支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基石。
打好社区教育基础 让学习蔚然成风
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非遗传承、种养技术、智能手机使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课程,陶冶了市民的情操、提升了居民生活技能、和睦了邻里关系,让学习在首府南宁蔚然成风。
“在设计社区教育课程时,针对中年人生活压力大的情况,我们对应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课程;针对老年人易感到生活空虚的情况,我们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社交活动,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获评2023年广西优秀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毛倩萍介绍,南宁市通过建设社区教育教学机构、强健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开发社区教育课程等方式,打好发展社区教育的基础,推动终身学习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
目前,南宁市261个社区教育教学机构覆盖15个县(市、区)、开发区,延伸至部分乡镇,让更多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学习。
立足需求扩大供给 让学习触手可及
南宁市立足实际以及居民的需求,多措并举扩大居民学习资源供给,致力于让每个居民投入到终身学习的热潮中,让学习成为寻常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近年来,南宁市注重以科研引领社区教育的改革发展,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获得市级以上社区教育课题立项11个,其中自治区级项目10个,获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社区教育著作2本。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居民学习需求、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实验区建设现状专题调研。
根据居民需要,深化“社职融合”社区教育“南宁模式”,借力市县两级职业院校开展各类培训近2万场次,受益居民20多万人次,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南宁经济社会发展。近两年开展“百场公益进社区”、“百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以及“能者为师”优秀课程走进社区、乡村等活动1万多场次,受益居民10万多人次,获得社会广泛好评。鼓励各社区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学堂”,燕子岭社区、万力社区、五象湖社区、创新社区、红星社区、龙象社区长年开展舞蹈、声乐、书画、瑜伽、美食制作等社区教育活动,营造幸福和谐、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
打造品牌树立标杆 让学习“持续升温”
坚持发展社区教育,服务全民学习,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南宁市社区教育覆盖面逐渐扩大,涌现出一批特色品牌、优秀社区教育工作者,“社职融合”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具备一定影响力。
“近五年,为了让居民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我市社区教育从‘量’逐步向‘质’转变。我们打造了一批社区教育强县(区)、培育了一大批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挖掘了一批社区教育优秀教师、百姓学习之星。”南宁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主任邓莉介绍。
近五年,南宁市青秀区、西乡塘区获评首批自治区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首批自治区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南宁高新区、邕宁区、横州市、良庆区、宾阳县获评自治区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南宁市培育出17个广西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打造14个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3个广西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有8人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23人获评广西百姓学习之星,10人获评广西优秀社区教育工作者。
为挖掘更多的能者达人加入社区教育队伍,南宁市举办了两届“能者为师——共创美好新生活,寻找社区好老师”活动;组织选手参加自治区级比赛,获奖人数和获一等奖人数均居全区之首,南宁市在两届活动中均获优秀组织奖。
如今,南宁市社区教育覆盖面日渐扩大,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南宁特色”逐渐彰显,居民的参与率和满意度不断提高,社区教育推动全民学习,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