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 | 共探西善桥由“一盘散沙”到理想教育小镇的转型之路

来源:江南时报 发布日期:2024-06-12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今年主办的“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第一批实验基地工作推进会议,地点选在了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日前,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近60名会员,实地体验了西善桥街道“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他们说:“西善桥街道创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网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718634840656025.jpg

01 心有所寄 居民生活“花样”多

社区是观察一座街道发展景况的窗口。在社区参观走访环节,偌大的公共生活空间、目不暇接的免费文艺学习课程,以及居民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让参观人员不禁感慨:“原来社区生活还可以这样丰富!”

在永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激情墨鼓声远远便传递出居民心中的火热,书画室里老书法迷们一笔一画诉说笔墨情怀,舞蹈室里退休阿姨们舒肢展臂诠释优雅享老……旺盛的人气折射社区凝聚力。随着讲解员的指引,参观人员注意到永盛社区文艺学习课程表,乒乓球、越剧、葫芦丝、养生等课程有序排列,从周一至周六全天候免费开放。文艺涵养社会风尚。据介绍,永盛社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有近3000人。缤纷的文艺娱乐,提振了老年居民的精气神,也助力了社区的高质量养老。

走进西善花苑党群服务中心,花开满墙,花香漫漫,处处映照着社区名字。当看到展墙上社区居民的缠花作品连成花海,参观人员为当地居民的心灵手巧所吸引,纷纷围观在教学老师的身边了解缠花制作的始末。“缠花用蚕丝、卡纸和铜丝缠绕而成,与当下流行的‘新中式’很相称。”据介绍,西善花苑社区的缠花课程最早源于一位热衷手工的“宝妈”,在社区积极搭建学习平台的努力下,越来越多“宝妈”加入其中,大家相聚一起传承非遗、涵养心性,同时交流育儿经验,为社区1000多名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注入了力量。

无论“老龄友好”的永盛社区,还是“亲子欢悦”的西善花苑,参观人员说,他们从中看到的是,居民心底有归属、精神有寄托。西善桥街道社会治理模式别有天地。

02 教育为本 小镇演绎发展奇迹

从前的西善桥,用“一堆乱象”形容并不为过。由于西善桥街道承载着南京最大保障房片区——岱山保障房,当地困难人群及两劳释放等特殊人群相对密集,日常社会管理难度不小。从一盘散沙到百姓安居乐业,西善桥如何实现质的飞跃?在参观后的专题分享会上,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作“‘向善家长学校’构筑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模式”主题发言,向大家讲述街道7年发展蜕变背后的概念与逻辑。

2017年,西善桥街道基于岱山实际提出“大教育助推社会治理”总体思路,并确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顶层设计完成后,街道成立“向善家长学校”,以之为抓手,致力把孩子培养好、把家庭建设好、把社会治理好。

“经过1年努力,我们发现,在家长学校的辅导帮助下,父母孩子相处时间越来越多,亲子关系越来越好,辖区涌现出很多良性改变。比如从前有些家长打赤膊、穿拖鞋、叼着烟到校接孩子的现象,很快不复存在。家长们明白,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首先要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榜样。”

2018年,街道提出建设“理想教育小镇”,并提出“四全”发展路径,即人的全面发展、全要素发力、全年龄段终身教育体系、教育关联全产业链发展。为此,街道从家庭、学校、社会全方面发力推动教育,免费开办“开放大学”鼓励社区居民学习琴棋书画,引进“初见书房”为辖区营造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

由此,以“向善家长学校”为主平台的家庭教育,以辖区所有学校为主阵地的学校教育,以开放大学、全民阅读、教育关联产业构成的社会教育,汇成了建设“理想教育小镇”的综合教育体系。

一系列协同育人举措落地见效。2021年,西善桥街道应邀携“岱山模式”参加长三角基层民主协商主题论坛;2022年,“向善家长学校”被评为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3年,街道获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的全国第一批“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基地”称号……

03 打破旧念 教育发展社会治理良性互促

“传统教育往往把目光聚焦在学校教育上,大家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徐立觉得,这极易造成学校、家长的互推责任、互相埋怨。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得到配套发展后,辖区很多学校校长露出了愉快笑容,他们用“如虎添翼”形容这种奇妙的转变。

“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步,通过家长学校来改变家长,给家长以科学的育儿方法,使其为孩子树立榜样。第二步,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以‘抓住’一个孩子来影响孩子的父母、祖父母,进而提升全街道70%以上的居民素质。”徐立介绍。

街道先后邀请孙云晓等70多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授课,吸引超5万人次家长参与;将专家课程内容整理为标准教案开设普及课程,累计开课230余节;开设名师直播课,邀请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走进直播间,直播课覆盖全省乃至全国。

设计《家长自我教育记录本》,让孩子与家长在每日的反思、记录中共同“成长”,逐渐培养出1000多名“优秀家长”和“超级家长”,这当中不乏社区治理的意见领袖,甚至慈善公益达人,他们为街道积极向上氛围的形成注入了强劲力量。教育,推动了辖区居民整体素质提升,实现了教育与社会治理的双丰收。

回顾街道7年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徐立有两点经验向大家作了重点分享。一是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做好资源的调度整合及资金的拨付安排;二是成立专门的推进机构,设专职工作人员去落实活动项目。徐立说:“2016年以来,街道直接用于教育的经费每年都在稳定增长。因为有些东西耽误不起,尤其是教育,尤其是孩子的成长,尤其是社会治理。”

“参观西善桥收获丰厚!”活动结束后,有参会者如是评价。来自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第一批实验基地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徐凤林说,西善桥街道以独特的“理想教育小镇”理念,将教育和社会治理紧密结合,展现了一个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全新模式,展现了一种大局意识和持续创新的探索精神。他对西善花苑的“亲自寻宝记”游戏深感兴趣,直言“西善桥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在我们心里也种下一颗向上向善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