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5月8日,王台学区以学习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运用“匠心之用——雕塑艺术”课程为载体,组织黄山中学雕刻爱好学生20人走进易核工作室,探访非遗传承人刘大港,零距离体验“核雕”这项非遗文化,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雕刻艺术的魅力,增强本土文化自信。
作为“核雕”非遗传承人,刘大港从“核雕”的历史起源、种类、核雕刀、图案创作等方面,为学生们带来一场生动的讲解互动。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刘大港从材料的选材、雕刻技艺等方面,向同学们展示了精湛的技艺——一枚枚不过拇指大小的桃核、杏核、橄榄核,经过刻刀的雕琢,都可以变身为金鱼、花篮、山水和人头像等精美的核雕工艺品。
“小核雕”里有“大世界”, 听着讲解,看着面前一件件内涵厚重,美感而不张扬的核雕作品,学生们兴趣浓厚,沉醉其中。
作为核雕传承人,刘大港十几岁时就对在果核上雕刻的小物件很感兴趣。受爷爷的影响,时常拿着刻刀摆弄一番。至今,他已经潜心于这项非遗技艺二十多年。一枚枚不起眼的桃核、杏核、橄榄核,都可以拿来作为“核雕”用料。他雕刻的核雕作品古朴高雅,色泽自然,作品曾多次获奖,并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好评,在业内产生较大影响。
刘大港现为青岛市手工艺协会会员,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在2016年创办的易核堂工作室,传承弘扬核雕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
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了解了非遗文化,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会把今天的收获带进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